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要闻动态>部室动态

湖南发出全国首份当庭宣判并当庭制作、送达的盲文版判决书

发布日期:2025-01-09 17:08  信息来源:为民热线  字体:


图为庭审现场

17日上午,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发出了全国首份当庭宣判并当庭制作、送达的盲文版判决书。

202411月,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接到了视力残疾人刘先生递交的民事起诉材料。刘先生称,他曾在长沙一家保健服务有限公司从事盲人按摩工作,但公司经营不善,拖欠工资16110.59元。

此前,在长沙市雨花区残联的帮助下,刘先生曾和这家保健服务公司签署了工资欠条,但公司没有如约支付,最终酿成诉讼。

202412月中旬,雨花区人民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速裁快审了该案。202517日上午,进行了开庭审理。

被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7日内支付原告欠付工资16110.59元。雨花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钟梦琳介绍:原告刘先生是一名视力残疾人,法院现场制作了一份盲文版判决书并送达给原告,这是全国首份当庭宣判并当庭制作、送达的盲文版判决书。我们给他制作并送达了盲文版判决书之后,他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裁判情况,依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拿到盲文版判决书之后,刘先生高兴地说:法院保护了盲人的合法权益,谢谢!


图为盲人刘先生用双手触摸盲文版判决书

为更好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20246月,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与湖南省残联共同制定了《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诉讼服务的十一条举措》。

《举措》明确,全省各级法院要设置无障碍通行、服务、辅助等设施设备,因地制宜为残疾人参加诉讼提供全过程无障碍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人民法院建设专门的无障碍法庭、无障碍调解室。根据不同需求,提供有声、大字、电子、盲文等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探索提供大字、盲文版裁判文书。要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涉残疾人纠纷绿色服务窗口和导诉员,鼓励开辟绿色通道,为残疾人提供优先、友好的诉讼服务。在案件立案、审理、执行过程中,全省各级法院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应当告知其向相关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并告知其有权依法提出免交、减交、缓交诉讼费等司法救助申请。同时,采取便利残疾人的方式送达法律文书,切实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尽快实现。

湖南省残联维权部部长阳庆云:今天我们看到庭审中,雨花区残联工作人员出庭支持诉讼。今后在残疾人权益保障,特别是一些诉讼案件中,我们觉得这种方式值得去推广去应用。下一步,我们要落实好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残联关于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诉讼服务的十条意见,以及省高院、省残联出台的为残疾人提供优质诉讼服务的11项举措,要把它实实在在落到每一个环节上面去,落到每一个细节上面去,特别是我们的残疾人参加诉讼过程中间,为他们提供无障碍诉讼服务和信息交流的无障碍服务,有力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图为“湖南残联”官方公众号
扫码获得更多助残资讯

【责任编辑: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