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梨树、栗子树、枇杷树、柑橘树……在通往刘克斌位于湘乡市山枣镇虎形村家的小道边,各种水果树木依稀可见。枇杷树上结满了黄色的果子,摘下来一尝,酸酸甜甜,味美至极。桃树、栗子树也结满了绿果。刘克斌说,再过20天,这里将会果实满园。
这里既是刘克斌的家,也是他的“都得利”水果基地所在,占地150余亩,年产值150万元左右。不过,现在他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投入在自己的水果基地上,而是穿梭在湘乡市的22个乡镇,上门为需要帮助的残疾朋友免费提供技术指导。
身残志坚苦创业
刘克斌23岁那年,一次飞来的车祸,让他成了肢体三级残疾。
悲伤、绝望……刘克斌的心理很不是滋味。可生活还要继续,家境并不宽裕的刘克斌在悲伤中选择了坚强。
一次镇上赶集,刘克斌得知一个土鸡蛋就可以换一棵柑橘树苗。从此,只要家里有鸡蛋,刘克斌就积攒下来,拿到镇上去换果苗。1980年,刘克斌种植的柑橘林已达到两亩。3年后,柑橘树挂了果,可结的柑橘酸得出奇,根本不能吃。刘克斌只好把之前栽种的果木全部挖掉。
经历了失败后,刘克斌没有放弃,他买来大量的书籍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还到一些成功的果园去实地查看,并走访了当地农校的一些专家。
学成归来后,刘克斌在原来的果园里种上了优良品种的柑橘苗。两年后,新栽的果苗结出来的柑橘又大又甜。尝到了胜利的果实后,刘克斌坚持果木种植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
然而,由于他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在随后几年里,刘克斌还是遇到了果木产量不够高、害虫对果木的危害大等问题。
苦尽甘来果满园
湘乡潭市镇的“昴江一号李”原来产量一直不高,1996年经过刘克斌品种改良后,产量连年增长,平均增产一倍多。
一般的金钱橘一年只挂两次果,刘克斌对其品种进行改良后,一年能挂5次果,而且味道很好。
刘克斌还发明了“用草木灰防治柑橘潜叶蛾”和“果木防虫树裙”技术,最大限度降低了害虫对果木的危害,现在,该技术不仅应用于果木栽培,也广泛应用在其他林木的栽培上。
……
这些都是刘克斌潜心研究果木种植的结果。1991年,刘克斌有幸被湘乡一中聘为农场技术员,随后又被推荐到湘潭农校进修果木花卉专业。在一年多里,他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而且大大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1993年,刘克斌辞去了湘乡一中农场技术员之职后,回家创办了“兴科苗圃”。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他的苗圃不断发展壮大,他培育的果树苗在湘乡不少乡镇扎根,且获得了丰收。
如今,他的水果基地已发展到150余亩,年产值高达50万元,刘克斌一家在村里率先走上了致富路。
致富不忘残疾人
刘克斌是一名残疾人,深知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因此对残疾人朋友也怀有特殊的关爱之心。
彭湘和是湘乡市中沙镇人,患有肢体残疾,家境贫困的他很想与村上其他残疾朋友一道进行果木种植。刘克斌知道后,便向他们赠送了价值6万多元的果木苗,并帮助他们新建了一个20余亩的连片果木基地。这块基地建成后,刘克斌多次上山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如今,这块果园的成效已逐步显现。
得到过刘克斌帮助的还有不少残疾朋友,2008年至今,刘克斌免费为残疾农民提供了价值高达30多万元的苗木,扶助215户残疾人家庭种植了优质果苗,并长期给予免费指导。